怎样让一本思维练习册物尽其用

相信很多家长都和孩子做过像排序呀,找不同啊,找规律呀等等练习。

每个家长手头或多或少都有类似的思维书。

大家都是怎么利用这些书的呢?

直接拿过来让孩子做,就像刷题一样?

不知道大家陪孩子做这些题的体验如何,我家孩子对这种形式的思维练习开始很排斥、很无感的。

基于孩子的年龄特点,我相信,多数孩子不喜欢这种需要安安静静坐着学习做题的形式。

所以,我们要变化形式,将这些练习变成孩子乐于接受的、有趣的活动。

今天,我就结合我自己的经验来聊聊如何灵活使用一本思维书。

01 把书上的内容变成真实的体验

我们一定对排序这个类型不陌生,很多排序的内容包括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数学科学等方面。

这些内容与其让孩子看着图片学习,不如直接让他们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

因为真实的情境会调动孩子的五感,通过身体的感觉学习比只是通过看图片和听大人讲解效果更好。

这个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具身认知。

具身认知理论认为“‘脑—身体一环境’是认知发生的过程,其中身体是认知过程发生的核心;认知是由身体与环境接触所获得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认知的发展取决于个体的具身行为所产生的经验”(叶浩生)。

所以,如果这些思维练习中的内容如果有条件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就尽量让孩子亲身体验。

比如,刷牙、洗脸的排序。

这些是每天日常生活中的常规活动,完全可以让孩子自己尝试去做。

如果TA能够自己独立刷牙、洗脸了,自然也会排序了。

如果不会,那说明TA在读图方面存在困难,那就需要提高TA对图画的理解能力,这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还有一些自然现象的排序,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观察、做实验。

比如,带孩子种花,一起观察和记录从种子、发芽、开花甚至结果的过程。

再比如,冰融化的过程,我们就可以带孩子一起冻冰,然后把冰块放在各种温度条件下(阳光下、暖气上、火上、室温下)观察冰的变化。

再比如,好多思维书上都会有这类型的题目——判断图中哪根绳子最长或者最短。

这样的问题我们完全可以在生活中让孩子通过动手,自己去寻找答案。

找两三根绳子,让孩子绕到相同的物体上,孩子会发现最长的绕的圈数最多,最短的绕的圈数最少。

也可以拿一根绳子,分别绕到不同的物体上,让孩子观察,细的物体可以多绕几圈,粗的物体就少绕几圈。

还可以把三条绳子像下图这样摆放,然后再把它们拉直,让孩子观察绳子的变化,比较实际的长短。

还可以在不同长短的绳子上打结,使它们的长度一样,让孩子找出结的多少和绳子长短的关系。

你看把题目变成体验后,不仅更加直观形象,还能拓展出更多的角度。

还有些找规律的题目,我们可以把它融入生活中去引导孩子观察和思考。

比如,有的孩子喜欢看灯,如果是不停变化色彩的灯,我们就可以在孩子看的时候,引导孩子观察它的变化规律。

或者让孩子分食物时,按照宝宝-爸爸-妈妈这样的规律进行分配。

还可以带孩子去公园的时候,观察树木和花草的种植规律,一排杨树、一排柳树、又一排杨树,又一排柳树,等等。

只要有心,生活中的规律现象比书本上的丰富多了。

02 把书上的内容变成游戏

游戏是人的天性,不论大人小孩都喜欢游戏。

我们可以根据思维题目的特点,把它们变成一个个有趣的游戏。

有的思维题目本身就是一个游戏,比如这个纸杯叠罗汉。

准备一些彩色的纸杯,或者在白纸杯上贴上或画上孩子喜欢的卡通人物形象,就可以和孩子来一场叠罗汉大战了。

在玩的时候,引导孩子观察每层纸杯的数量变化,怎样让左右手配合才能使上叠和收杯的速度最快。

随着孩子动作的不断熟练,我们可以逐渐增加杯子的数量。

如果孩子喜欢看有关自己的视频,我们还可以把TA叠罗汉的过程用手机视频记录下来,让TA有持续的动力继续玩。

对于那些不能直接拿过来玩的思维练习,我们就要想办法把它变成游戏。

有段时间,我想让孩子试试数独,但是孩子不太愿意尝试。

那段时间他正好特别喜欢一个叫《数字积木》的动画片,没事儿还老自己画那些卡通形象。

于是我就利用这个元素设计了一个解救数字积木的游戏。

游戏是这样的——

数字积木2被一个怪兽抓走了,关在一个山洞里,只要打开山洞的门才能把它救出来。但是,山洞的门上有一个数独的题目,只要完成了这个题目,门就会自动打开。

门上是一个四宫格,每完成一个宫,门头上就亮起一盏灯,(灯也是他喜欢的元素)当四盏灯都亮起来时,门就打开了。

我家墙上有一块很大的白板,每次我们都在白板上玩这个游戏。

我先画一个四宫格的山洞门,上面再画四盏灯,然后在旁边再画一个笼子,里面画上一个数字积木的形象。

然后,我就开始编游戏的故事背景。

“有一天,有个怪兽从山上跑下来,来到了数字王国,他发现了这里住着许多数字积木,于是怪兽就想抓几个带回去玩玩。结果,跑得最慢的数字2被怪兽抓住了,怪兽把它带回自己住的山洞关在笼子里。”

接着,我开始扮演数字积木2,用哭腔说:“呜呜呜,怪兽把我关起来了,我好害怕,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解开门上的四宫格谜题来救救我呀。”

这时,孩子一般就自告奋勇地上场了。

每当他填完一个宫的时候,我就在灯的四周画上光芒,表示灯亮了。

最后,当他成功把数字积木“解救”出来时,我会再次扮演数字积木对他进行一通猛夸和感谢。

他很喜欢这个游戏,常常一玩就是半天,全然没有察觉我让他做数独练习的小心思[偷笑]

你看,只要花点心思,加入孩子喜欢的元素,枯燥的题目也可以变成他们喜欢的游戏,而且孩子专注的时间更长。

03 以思维练习册为起点,阅读相关的书籍

还是以排序为例,比如下面这个排序问题,

我们不太容易带着孩子在现实中体验,也没法把它转化成游戏的形式,这时,我们可以选择阅读。

比如读一读《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故事。

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我们带孩子读一读《好饿的毛毛虫》。

为什么不通过直接做题去学习,而要转到图书阅读上来呢。

一方面,绘本的插图比思维书要精美很多,很多都是出自大师之手,所以,阅读绘本也是一次美育的过程。

另一方面,绘本提供了更多的信息,而且多是以故事的形式呈现一个自然现象。

根据大脑的记忆特点,在记忆一个学习材料的时候,提供的信息越丰富,记忆效果越好,即便这些信息与目标学习材料关联性不是很强。

比如,孩子在公园里看到了蝴蝶。

我们可以说,这有一只蝴蝶,它是白色的,它停在红色的花上,它正在吃花蜜。哦,它扇着翅膀飞走了。

你还可以朗读有关蝴蝶的诗,或者唱一个和蝴蝶有关的儿歌。

这些信息都可以成为记忆中的钩子,帮助孩子在以后能更快地钩取“蝴蝶”这个概念。

人类的大脑天生热爱故事,人们总是会更容易记住一个故事。

举个例子。

请在十秒钟之内按顺序记住以下几种物品的名称。

汽车、背包,桃花,阳光,遮阳帽,矿泉水,石头、苹果,面包

你能否都记下来呢。

如果我们把这些词放到一个故事语境里再试试看。

小王一早就驾着汽车去郊区爬山。天还尚早,爬山的人很少,他背着背包出发了。一路上的山桃花开得正旺,真是美极了。到了十点多,阳光变得强烈起来,幸好今天准备了遮阳帽和足够的矿泉水。很快到了山顶,肚子也咕咕叫了,小王找了一块石头坐下来,拿出他的午餐——苹果和面包,大口吃起来。

是不是记忆下面这个故事要更容易一些呢。

所以,一些自然、科学的知识,如果把它们以故事的形式讲出来,孩子更容易记住。

比如,《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中,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的那些动物都可以成为孩子记忆的锚点,帮助孩子对蝌蚪变青蛙的过程形成一个完整的时间线。

还有的绘本设计了一些小的机关,可以让孩子通过动手更直观地学习这些科学知识。

比如下面这个排序,

我们也可以找到相关的绘本进行阅读,比如这本《我们的身体》。

(书中有许多可以拉动的小机关)

还有一些故事性的排序或推理,则需要更广泛的阅读才能逐渐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和预测、推理能力。

总结一下就是,一本思维书单单把它作为一个练习册就太可惜了,如果孩子不喜欢做,很多基本概念也不理解,不愿意,书就沦为了一堆废纸。

很多家长都说,和孩子在一起,不知道该说点啥,干点啥,感觉每天来来回回就那些事儿。

我们完全可以把思维书当成我们和孩子互动的内容来源之一,让它物尽其用。


温馨提示:文中所举的游戏的例子不具有普适性,事实上也没有普适性的游戏存在,我希望大家能把这些例子作为一个引子,一个起点,一种灵感刺激,运用自己的智慧找到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

//END


想获取更多关于自闭症家庭干预的第一手经验和资源,请关注自然共养社区或私信我

怎样让一本思维练习册物尽其用

相关文章:

你感兴趣的文章: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