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fork与vfork的深入分析

欢迎进入Linux社区论坛,与200万技术人员互动交流 >>进入

  分析:

  通过上面fork()的说明,这个程序的输出应该是:

  ./test

  count= 1

  count= 1

  2)而将fork()换成vfork()呢,程序如下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stdio.h>

  int main(void)

  {

  pid_t pid;

  int count=0;

  pid=vfork();

  count++;

  printf(“count= %d\n”,count);

  return 0;

  }

  执行结果:

  ./test

  count= 1

  count= 1

  Segmentation fault (core dumped)

  分析:

  通过将fork()换成vfork(),由于vfork()是共享数据段,为什么结果不是2呢,答案是:

  vfork保证子进程先运行,在它调用 exec 或 exit 之后父进程才可能被调度运行.如果在调用这两个函数之前子进程依赖于父进程的进一步动作,则会导致死锁.

  3)做最后的修改,在子进程执行时,调用_exit(),程序如下: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ys/types.h>

  int main(void)

  {

  pid_t pid;

  int count=0;

  pid=vfork();

  if(pid==0)

  {

  count++;

  _exit(0);

  }

  else

  {

  count++;

  }

  printf(“count= %d\n”,count);

  return 0;

  }

  执行结果:

  ./test

  count= 2

  分析:如果子进程中如果没有调用_exit(0),则父进程不可能被执行,在子进程调用exec(),exit()之后父进程才可能被调用.

  所以加上_exit(0),使子进程退出,父进程执行.

  这样 else 后的语句就会被父进程执行,又因在子进程调用 exec 或 exit 之前与父进程数据是共享的,

  所以子进程退出后把父进程的数据段 count 改成1了,子进程退出后,父进程又执行,最终就将count 变成了 2.

  五)写拷贝技术

  写拷贝或叫做写时拷贝,就是子进程在创建后共享父进程的虚存内存空间,只是在两个进程中某一个进程需要向虚拟内存写入数据时才拷贝相应部分的虚拟内存.

  写拷贝的目的是通过消除不必要的复制来提高效率,当运行一个fork进程时,两个进程将尽可能长地共享相同的物理内存,也就是说内核只复制页表入口地址和标记所有写拷贝的页面.

  当有一个进程修改内存时,将会引起缺页,这时内核将分配一个新的物理存储页,并在它被修改之前复制该页.

  这样对像init,xinetd,sshd这样的进程将非常有用,因为他们的工作也只是调用fork和exec.

  六)clone

  .clone函数是Linux所特有的,可以用于创建进程和线程,所有可移植代码从来不使用clone系统调用.

  .clone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调用,它给予应用程序很大的权限,可以控制父进程共享哪些子进程,它可以将一个线程当作一个特定进程,与其父进程共享用户共间.

  七)最后的总结:

  1)fork()系统调用是创建一个新进程的首选方式,fork的返回值要么是0,要么是非0,父进程与子进程的根本区别在于fork函数的返回值.

  2)vfork()系统调用除了能保证用户空间内存不会被复制之外,它与fork几乎是完全相同的.vfork存在的问题是它要求子进程立即调用exec,

  而不用修改任何内存,这在真正实现的时候要困难的多,尤其是考虑到exec调用有可能失败.

  3)vfork()的出现是为了解决当初fork()浪费用户空间内存的问题,因为在fork()后,很有可能去执行exec(),vfork()的思想就是取消这种复制.

  4)现在的所有unix变量都使用一种写拷贝的技术(copy on write),它使得一个普通的fork调用非常类似于vfork.因此vfork变得没有必要.

[1][2]

怀着淡定从容的心态去面对,也就没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寂寞了。

Linux fork与vfork的深入分析

相关文章:

你感兴趣的文章: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