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类功率放大器

乙类功率放大器

乙类放大器处在截止状态,直到有输入信号时,才有电流通过晶体管。这样消除了的固定的损耗,效率较高。若用一个晶体做放大器,仅让输入信号的一半放大,这时产生极大的失真。单独一个晶体三极管不能用在放大音频的场合。

在乙类放大器要用两个晶体三极管。一个用来放大正半周输入信号 ,另一个放大负半周输入信号。两个半波结合减少了很多失真。两个晶体三极管联合工作的方式称作推挽。

图12-9为乙类推挽功率放大器。用了两个晶体三极管、变压器T1提供Q1、Q2的驱动信号。变压器T1被称作激励变压器。变压器T2被称作输出变压器,它把两个信号合并向负载提供输出。注意每个变压器的一个边有中心抽头。

在图12-9中没有直流电源使发射结导通,如没有信号就没有任何电流,Q1、Q2截止。当加到T1的输入信号产生的次级电压的极性如图所示,Q1导通,电流将流过T2初级的一半。因为输出变压器初级电流变化,信号将出现变压器次级的两端并被放大。当Q1导通时,电流向下,使负载两端产生一个负电压。

当信号极性相反时,Q1截止Q2导通,如图12-10所示。电流将通过T2初级的另一半,这时电流向上。通过两个晶体三极管推挽方式工作,大部分失真被消除,电路能放大正负半周输入信号。

我们能用图形曲线表示输出的振幅和乙类推挽放大器的效率。图12-11显示了推挽电路交流和直流负载线。直流负载线是垂直的,在集电极电路里电阻很小。交流负载线的斜率是由集电极电路中的变压器负载决定。它取决于变压器的匝数比6.32:1,这个匝数比决定了集电极电路的交流等效负载。在任何时侯变压器的初级只有一半是导通的,因此只能用匝数比的一半计算阻抗比:

6.32/2=3.16

现在,集电极负载等于匝数比的平方乘负载电阻:

RL=(3.16)2×8=80Ω

每个晶体三极管相当有80Ω电阻。图12-11的负载线,从16V延伸到200mA.这满足80Ω的斜率:

RL=U/I=16V/0.2A=80Ω

图12-11是精确的,但只绘制出一个晶体三极管曲线。

对于推挽电路的负载曲线绘制还有另一种方法,如12-12图所示。这一曲线允许画出一个完整的输出波形,输出电压摆动的峰峰值为32V,它的有效值(均方根值)为:

Urms= (UP-P/2)×0.707=(32V/2)×0.707=11.31V

下面求电流的有效值:

Irms=(Ip-p/2)×0.707=(400mA/2)×0.707=141.4mA

则输出信号功率是:

P=U×I=11.31V×141.4mA=1.6W

要求乙类推挽电路的效率,我们还需要知道直流输入功率;电源供给的电压是16V,输出电流在0到200mA之间变化,因为甲类所要求的集电极一平均电流为:

I=IP×0.637=200mA×0.637=127.4mA

平均输入功率是:

Pav=U×I=16V×127.4mA=2.04W

乙类推挽放大器从电源得到2.04W功率,它输出的功率是1.6W,效率是:

ηC=(Pac/Pdc)×100%=(1.6W/2.04W)×100%=78.5%

甲类放大器的最高效率是百分之50,乙类放大器最高效率是百分之78.5。高效率使得乙类推挽电路在大功率应用中更有吸引力。对小信号来说乙类放大器从电源上取得功率也少,前面得到的2.04W输入功率,不是(固定)不变的,当信号减少,电源的功率也减少。

例12-6

图12-10推挽放大器的输出达到最大电压振幅的一半时,求它的效率。

输出功率将减少到最大值的四分之一即0.4W。因为功率与电压的平方成正比。电压摆动(Up-p)的一半是16V如图12-10所示.其有效值为:

Urms=(Up-p/2)×0.707 =(16/2)×0.707=5.66V

现在IP-P=200mA信号电流的有效值是:

Irms=(Ip-p/2)×0.707 =(200mA/2) ×0.707  = 70.7mA

Pac = Urms×Irms = 5.66V×70.7mA = 0.4W

这验证我们对信号功率的推测。平均直流电流是:

Iav = I p×0.637 = 100mA ×0.637 = 63.7mA

直流功率是:

Pdc = 16 ×63.7mA  = 1.02W

请注意这时直流输入功率是放大器被充分驱动的一半,效率也是充分驱动时的一半:

ηC= (Pac/Pdc)×100% = 0.4 /1.02×100% =39.2%

乙类放大器没有充分被激励时效率下降,然而它比驱动到输出最大振幅值一半的甲类放大器效率高。

例12-7

在没有输入信号情况下,能计算图12-10所示放大器的效率吗?

解:在没有输入信号时晶体三极管截止,不存在电流。没有电流直流功率是零。等式无解:

ηc= (Pac/Pdc)×100% = 0W/0W×100% 无意义

因为被零除没有定义,在这种情况下效率不能计算。但是,我们得出一个结论,乙类放大器象A放大器一样,没有输入信号时效率不等于零。

变压器耦合甲类功率放大晶体三极管要求有大的额定功率,原因是晶体三极管总是被偏置在饱和电流的一半。例如制作一个100W的甲类放大器,就需要200W额定功率的晶体三极管。这是以下面的计算为基础。

ηc= (Pac/Pdc)×100% = 100W/200W×100% =50 %

由上式得出晶体三极管至少要承受200W功率;100W作为信号功率,另100W使晶体管发热。如果输入信号是零,将发生什么呢?输出信号是零;然而进入晶体三极管功率还是200W,并且都变成热。

在任意输入信号,输出没有失真之前电路的输入功率、输出功率、电路效率分别为:

上述各式中是电源电压、是输出电压的峰值、是输出电压的有效值、称电压利用系数。两管的集电极功耗:

经过理论分析表明,当输出电压的峰值达到电源电压的0.637(2/π)时每管的功耗达到最大值,PC1max=PC2max=(2/π2)POmax≈0.2Pomax。因此,对于乙类放大器在同样交流输出功率下,晶体三极管功率只需要甲类的五分之一。制作一个100W的放大器,在甲类放大器里,需要一个200W的晶体三极管。在乙类功率放大器中,直流输入功率PD不是常数,功率管消耗的功率也不是常数。设计一个输出功率为100W的推挽功率放大器,用两个额定耗散功率为20W的晶体管可以输出100W的功率,两个20W的晶体三极管的费用比一个200W的晶体三极管少很多。在大功率放大器中,这是乙类推挽放大器超过甲类放大器的一个显著的优点。

另外一个优点是散热片的尺寸小。在大功率工作时,一个晶体三极管的额定功率是以某个安全温度为基础的,晶体管是安装在一个给定的功率值的散热器上,乙类的设计仅需要甲类的散热片容量的五分之一。

在大功率工作中,很多情况是用乙类放大器,推挽电路消除大部分失真,但还存在固有的失真,这种失真被称为交越失真。

发射结的作用象个,使硅晶体三极管的发射结导通电压是0.6V。这意味着在乙类推挽放大器中小于的0.6 V输入信号不被放大,放大器有一个1.2V的死区。发射结在导通点附近也是非线性的,如图12-13所示,是个典型的发射结的电流特性。注意靠近0.6V正向偏置范围附近是弯曲的。当一个晶体管进入截止,另一个进入导通。这种弯曲使输出信号变形。在某些应用中,死区和非线性使乙类推挽电路不能令人满意。

图12-14(a)显示了交越失真对输出信号的影响。当信号从一个晶体三极管转换到另一个三极管时,发生交越失真,在输入信号很小时,交越失真很明显。实际上,如果使用的是晶体三极管,输入信号的峰峰值小于1V时,就没有输出信号。输入信号很大时交越失真明显减少。

,

乙类放大器处在截止状态,直到有输入信号时,才有电流通过晶体管。这样消除了的固定的损耗,效率较高。若用一个晶体做放大器,仅让输入信号的一半放大,这时产生极大的失真。单独一个晶体三极管不能用在放大音频的场合。

在乙类放大器要用两个晶体三极管。一个用来放大正半周输入信号 ,另一个放大负半周输入信号。两个半波结合减少了很多失真。两个晶体三极管联合工作的方式称作推挽。

图12-9为乙类推挽功率放大器。用了两个晶体三极管、变压器T1提供Q1、Q2的驱动信号。变压器T1被称作激励变压器。变压器T2被称作输出变压器,它把两个信号合并向负载提供输出。注意每个变压器的一个边有中心抽头。

在图12-9中没有直流电源使发射结导通,如没有信号就没有任何电流,Q1、Q2截止。当加到T1的输入信号产生的次级电压的极性如图所示,Q1导通,电流将流过T2初级的一半。因为输出变压器初级电流变化,信号将出现变压器次级的两端并被放大。当Q1导通时,电流向下,使负载两端产生一个负电压。

当信号极性相反时,Q1截止Q2导通,如图12-10所示。电流将通过T2初级的另一半,这时电流向上。通过两个晶体三极管推挽方式工作,大部分失真被消除,电路能放大正负半周输入信号。

我们能用图形曲线表示输出的振幅和乙类推挽放大器的效率。图12-11显示了推挽电路交流和直流负载线。直流负载线是垂直的,在集电极电路里电阻很小。交流负载线的斜率是由集电极电路中的变压器负载决定。它取决于变压器的匝数比6.32:1,这个匝数比决定了集电极电路的交流等效负载。在任何时侯变压器的初级只有一半是导通的,因此只能用匝数比的一半计算阻抗比:

6.32/2=3.16

现在,集电极负载等于匝数比的平方乘负载电阻:

RL=(3.16)2×8=80Ω

每个晶体三极管相当有80Ω电阻。图12-11的负载线,从16V延伸到200mA.这满足80Ω的斜率:

RL=U/I=16V/0.2A=80Ω

图12-11是精确的,但只绘制出一个晶体三极管曲线。

对于推挽电路的负载曲线绘制还有另一种方法,如12-12图所示。这一曲线允许画出一个完整的输出波形,输出电压摆动的峰峰值为32V,它的有效值(均方根值)为:

Urms= (UP-P/2)×0.707=(32V/2)×0.707=11.31V

下面求电流的有效值:

Irms=(Ip-p/2)×0.707=(400mA/2)×0.707=141.4mA

则输出信号功率是:

P=U×I=11.31V×141.4mA=1.6W

要求乙类推挽电路的效率,我们还需要知道直流输入功率;电源供给的电压是16V,输出电流在0到200mA之间变化,因为甲类所要求的集电极一平均电流为:

I=IP×0.637=200mA×0.637=127.4mA

平均输入功率是:

Pav=U×I=16V×127.4mA=2.04W

乙类推挽放大器从电源得到2.04W功率,它输出的功率是1.6W,效率是:

ηC=(Pac/Pdc)×100%=(1.6W/2.04W)×100%=78.5%

甲类放大器的最高效率是百分之50,乙类放大器最高效率是百分之78.5。高效率使得乙类推挽电路在大功率应用中更有吸引力。对小信号来说乙类放大器从电源上取得功率也少,前面得到的2.04W输入功率,不是(固定)不变的,当信号减少,电源的功率也减少。

例12-6

图12-10推挽放大器的输出达到最大电压振幅的一半时,求它的效率。

输出功率将减少到最大值的四分之一即0.4W。因为功率与电压的平方成正比。电压摆动(Up-p)的一半是16V如图12-10所示.其有效值为:

Urms=(Up-p/2)×0.707 =(16/2)×0.707=5.66V

现在IP-P=200mA信号电流的有效值是:

Irms=(Ip-p/2)×0.707 =(200mA/2) ×0.707  = 70.7mA

Pac = Urms×Irms = 5.66V×70.7mA = 0.4W

这验证我们对信号功率的推测。平均直流电流是:

Iav = I p×0.637 = 100mA ×0.637 = 63.7mA

直流功率是:

Pdc = 16 ×63.7mA  = 1.02W

请注意这时直流输入功率是放大器被充分驱动的一半,效率也是充分驱动时的一半:

ηC= (Pac/Pdc)×100% = 0.4 /1.02×100% =39.2%

乙类放大器没有充分被激励时效率下降,然而它比驱动到输出最大振幅值一半的甲类放大器效率高。

例12-7

在没有输入信号情况下,能计算图12-10所示放大器的效率吗?

解:在没有输入信号时晶体三极管截止,不存在电流。没有电流直流功率是零。等式无解:

ηc= (Pac/Pdc)×100% = 0W/0W×100% 无意义

因为被零除没有定义,在这种情况下效率不能计算。但是,我们得出一个结论,乙类放大器象A放大器一样,没有输入信号时效率不等于零。

变压器耦合甲类功率放大晶体三极管要求有大的额定功率,原因是晶体三极管总是被偏置在饱和电流的一半。例如制作一个100W的甲类放大器,就需要200W额定功率的晶体三极管。这是以下面的计算为基础。

ηc= (Pac/Pdc)×100% = 100W/200W×100% =50 %

由上式得出晶体三极管至少要承受200W功率;100W作为信号功率,另100W使晶体管发热。如果输入信号是零,将发生什么呢?输出信号是零;然而进入晶体三极管功率还是200W,并且都变成热。

在任意输入信号,输出没有失真之前电路的输入功率、输出功率、电路效率分别为:

上述各式中是电源电压、是输出电压的峰值、是输出电压的有效值、称电压利用系数。两管的集电极功耗:

经过理论分析表明,当输出电压的峰值达到电源电压的0.637(2/π)时每管的功耗达到最大值,PC1max=PC2max=(2/π2)POmax≈0.2Pomax。因此,对于乙类放大器在同样交流输出功率下,晶体三极管功率只需要甲类的五分之一。制作一个100W的放大器,在甲类放大器里,需要一个200W的晶体三极管。在乙类功率放大器中,直流输入功率PD不是常数,功率管消耗的功率也不是常数。设计一个输出功率为100W的推挽功率放大器,用两个额定耗散功率为20W的晶体管可以输出100W的功率,两个20W的晶体三极管的费用比一个200W的晶体三极管少很多。在大功率放大器中,这是乙类推挽放大器超过甲类放大器的一个显著的优点。

另外一个优点是散热片的尺寸小。在大功率工作时,一个晶体三极管的额定功率是以某个安全温度为基础的,晶体管是安装在一个给定的功率值的散热器上,乙类的设计仅需要甲类的散热片容量的五分之一。

在大功率工作中,很多情况是用乙类放大器,推挽电路消除大部分失真,但还存在固有的失真,这种失真被称为交越失真。

发射结的作用象个,使硅晶体三极管的发射结导通电压是0.6V。这意味着在乙类推挽放大器中小于的0.6 V输入信号不被放大,放大器有一个1.2V的死区。发射结在导通点附近也是非线性的,如图12-13所示,是个典型的发射结的电流特性。注意靠近0.6V正向偏置范围附近是弯曲的。当一个晶体管进入截止,另一个进入导通。这种弯曲使输出信号变形。在某些应用中,死区和非线性使乙类推挽电路不能令人满意。

图12-14(a)显示了交越失真对输出信号的影响。当信号从一个晶体三极管转换到另一个三极管时,发生交越失真,在输入信号很小时,交越失真很明显。实际上,如果使用的是晶体三极管,输入信号的峰峰值小于1V时,就没有输出信号。输入信号很大时交越失真明显减少。

乙类功率放大器

相关文章:

你感兴趣的文章: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