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与孩子共情(家长学会与孩子共情)

家长如何与孩子共情(家长学会与孩子共情)

及时回应孩子的感受 对孩子当下的情绪感同身受。正因为尝试去体会孩子的感受,才不会使用父母们日常惯用的忽略、否定或者说教的方式。 孩子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正是在这些小事中,孩子学会了爱,学会了分享爱,学会了传递爱。

正确地解释孩子的情感 共情不意味着孩子说什么,我也跟着说什么。共情不等于附和、完全认同孩子。比如“你做得对”这样的话,虽然可能让孩子得到暂时的满足,但是,却妨碍了孩子对自己的反省。父母应该试着去解释孩子的情感。

必须是有爱的共情 共情并非一个单纯的技巧,它必须出自于爱。 当孩子遭遇了情绪风暴,或者出现行为问题,如果我们以暴制暴,结果只能让孩子屈服、变得退缩,或直接学会打人的本领,他们学不到爱的方法。

相信很多90后都有过童年时期被家长说教的经历,家长总是高高在上的指责孩子,不体谅孩子无奈,这种不具备共情能力的家长很难得到孩子的理解,只有理解孩子,孩子才会听话,那不具备共情能力的父母又该如何懂得共情?

共情教育不仅是孩子需要学的能力,很多家长其实也缺少了这种共情能力。共情并不是一件坏事,拥有共情能力反而可以获得更好的人缘,让家庭和睦。那么家长必学的共情教育有哪些呢?

1.少问“为什么”

对小孩子来说,他的感受只是感受,只是情绪的正常反应,未必能回答上来“为什么”。在情绪还未被疏导之前,你所问的为什么只会给孩子带去压力。相反,给了孩子共情后,一般孩子会主动开口跟你说点什么。

2.学会换位思考

站在孩子的角度为孩子的行为寻找合理性,最大限度地理解孩子。

3.表达尊重

尊重是一种重要的育儿态度。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及能力,而不是凭自己的感情用事;要接纳孩子的信念和所做出的选择或决定,而不是评论或者试图替其做决定;要从更是善意、更正向的方向去理解孩子的观点及行为,而不是简单采取排斥的态度。

4.积极回应而未必是事事认同

共情的主要目的是能感受和了解孩子的想法,尤其要让孩子知道父母了解他,愿意认真倾听他,而不是事事都要赞同、满足孩子的所有想法,要定规矩。

5.学会倾听

不仅指听取孩子口语表达的内容,还包括观察孩子非语言的行为,如动作、表情、声音、语音语调。父母倾听时,要适当的言语和肢体反应,用点头、微笑、应答等表示听了,并且听懂了。

家长如何与孩子共情(家长学会与孩子共情)

相关文章:

你感兴趣的文章: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