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杂谈》华为印象之混搭(四)运动者服饰

本章节讨论华为的人员流动。文章标题也作了调整。

上一篇文章重点讲了之字形发展路线,这是从员工个人发展角度讲的。这两个话题有部分重合,只是侧重点不同。

运动

运动者的搭配

白天的健身运动

晚上的健身:

企业的运动

企业的运动与个人运动也是一样。对企业而言在于其需求,企业发展本身就是个向前运动的过程,企业发展的动力也是源于企业内部组成单元的运动。而企业的最小组成单元就是企业的员工。企业发展快与慢,或政府常说的效率高或低(笔者越来越认为企业和政府在本质上是一样的,所以只说企业了),在微观上在于企业或政府怎样让员工充分的正向的动起来。

运动是结果,创造运动所需的动能才是前提。即使表象上是静止的,也要让其保持一定的动能,这是企业要做的。

让人按照企业的意愿动起来,一般方法有几种:诱惑、驱赶、威胁、饥饿。

员工的运动激励

在有效的员工激励方面,如果成体系的看,的确有些复杂。不过也可以简化的看一些原则。

历史中的人力资源流动

在入职华为之前,笔者听到最多的是海尔的内部流动制(美国通用电器似乎也是如此),除了张瑞敏恒久不变之外,下面管理者从上到下经常变化很大,类似末位淘汰(具体机制要比这复杂)。

华为内部的人员流动

华为的内部流动,第一方面得益于公司持续相当长时期的高速成长,另外便是几乎覆盖全员的,上下左右流动,并设立资源池。公司早期高速增长,产生了大量的人员要求,包括管理者的要求。第二方面,严格的业绩衡量与淘汰制度,即战斗与战争中拔英雄的策略,使得大量人才脱颖而出。第一和第二两个方面结合,那就是给(想升职)员工充足的表现机会,然后能者上,弱者下。第三,人员上下的标准是拿业绩为主要参照,大部分人也不会觉得对同事提拔有意见。随着华为企业规模走向庞大,特别是增长率趋缓后,靠高速业务扩张带来的成长通道趋窄,在这种情况下,横向流动的资源池,,以及管理型人才向专家型人才转换的重要性就显现了出来。说白点,作为老干部,业绩一直不错,但也是需要在不同岗位上流动,而且流动不一定都流动到管理岗(可以流动到专家岗、监督岗等),每次流动,都会有新的机会留出给其他人。作为普通员工,上下流动的动力来自于职级,根据个人表现,在职级上有提升的空间。除了上升空间,在华为无底线的降级也是另外一种负面激励手段,让全部员工能否认识,感受到在河中(企业里)不进则退的,不游则沉的现状。

复杂的驱动力

至少从目前看,华为这个公司在运动型混搭儿上还算合理、美观,公司是运动型的公司,装束也是运动战的装束。

关于历史文章:

下期预告:《跨界杂谈》华为印象之混搭(二)乞丐装

这个下期预告可能会失效,有工作太忙的原因,也有个人思考不成熟的原因。自己本来觉得至少需要再看几本书来辅助思考,现在有点等不及了,只能动笔。如果不能续写,中间笔者尽量穿插着写一些其他话题的微短文。供大家娱乐。

——————————

关于《跨界杂谈》

相关微信公众号:雷震子、跨界杂谈

关于雷震子:

人生就像是一场旅行,遇到的既有感人的,

《跨界杂谈》华为印象之混搭(四)运动者服饰

相关文章:

你感兴趣的文章: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