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地址的规划和设计方法(一)

IP地址的规划和设计方法(一)

分类:网络技术

网络技术 IP地址 子网掩码 网络

一,IP地址的概念和划分地址新技术的研究

(1)标准分类的IP地址

第一阶段是在IPv4协议制定的初期,时间大致在1981年左右。那时候网络的规模比较小,用户一般是通过终端,

经过大型计算机或中小型计算机接入ARPANET。

IP地址是由网络号与主机号组成的,长度是32bit,用点分十进制方法表示,这样就构成了标准分类的IP地址。常

用的A类、B类、C类IP地址采用包括“网络号-主机号”的两层结构层次(RFC1812)。A类地址的网络号长度是7bit,

实际允许分配A类地址的网络只能有126个。B类地址的网络号长度是14bit,因此允许被分配B类地址的只能有16384

个。

(2)划分子网的三级地址结构

第二阶段是在标准分类的IP地址基础上,增加子网号的三级地址机构。

人们认为A类与B类IP地址设计不合理,对IP地址的匮乏表示强烈的担忧。1991年研究人员提出了子网subnet和

掩码mask的概念。构成子网就是将一个大的网络划分成几个较小的子网络,将传统的“网络号-主机号”的两级结构,

变为“网络号-子网号-主机号”的三级结构。

(3)构成超网的无类域间路由(CIDR)技术

第三个阶段是1993年提出了无类域间路由(ClasslessInterDomainRouting,CIDR)技术(RFC1519)

无类域间路由的出现是希望解决Internet扩展中存在的两个问题:

a)32位IP地址空间可能在第40亿台主机接入Internet前就耗尽。

b)随着越来越多的网络地址出现,主干网的路由表增大,路由器负荷增加,服务质量下降。

无类域间路由CIDR技术也被称为超网技术。构成超网的目的是将现有的IP地址合并成较大的、具有更多主机地

址的路由域。例如,可以将一个组织所属的C类网络合并到一个更多的地址范围的大的路由域中。

(4)网络地址转换(NAT)技术

第四个阶段是1996年提出的网络地址转换(NAT)技术(RFC2993、RFC3022)。

网络地址转换设计的基本思路:为每一个公司分配一个或少量的IP地址,用于传输Internet的流量。在公司内部的

每一台主机分配一个不能够在Internet上使用的保留的专用IP地址(RFC1918)。

专用IP地址是Internet管理机构预留的,任何组织使用都不需要向Internet管理机构申请,所以网络管理人员都应

该知道这些地址是为专用网络内部使用的。这类地址在专用网络内部中是唯一的,但是在Internet中并不是唯一的。

专用IP地址用于内部网络的通信,如果需要访问外部Internet主机,必须由运行网络地址转换的主机或路由器将内

部的专用IP地址转换成全局IP地址。

二,标准分类的IP地址

IPv4的地址长度为32bit,用点分十进制(dotteddecimal)表示。通常采用x.x.x.x的方式来表示,每个x为8bit,每

个x的值为0~255,例如,202.113.29.119。

标准分类的IP地址:

(1)A类地址

A类地址网格号(netID)的第一位为0,其余的各位可以分配。因此A类地址共被分为大小相同的128块,每一块的

netID不同。

第一块覆盖的地址为:0.0.0.0~0.255.255.255(netID=0)

第二块覆盖的地址为:1.0.0.0~0.255.255.255(netID=1)

第一块覆盖的地址为:0.0.0.0~0.255.255.255(netID=0)

第二块覆盖的地址为:1.0.0.0~0.255.255.255(netID=1)

……

但是,第一块和最后一块地址留作特殊用途,另外netID=10的10.0.0.0~10.255.255.255用于专用地址,其余的

125块可指派给一些机构。因此能够得到A类地址的机构只有125个。每一个A类网络可以分配的主机号hostID可以是2

的24方-2=16777214个,主机号为全0和全1的两个地址保留用于特殊目的。

(2)B类地址

B类地址的网络号长度为14位,网络号总数为16384。B类地址的主机号长度为为16位,因此每个B类网络可以有

2的16次方=65536个主机号。但是,主机号为全0和全1的两个地址保留用于特殊目的,因此实际上一个B类IP地址允

许分配的主机号位65534个。

(3)C类地址

C类IP地址网络号长度为21位,主机号长度为8位。因为网络号长度为21位,因此允许有2的21次方=2097152个

不同的C类网络。由于主机号长度为8位,因此每个C类网络的主机号数最多为2的8、次方=256个。同样,主机号为全

0和全1的两个地址保留用于特殊目的,因此实际上一个C类IP地址允许分配的主机号为254个。

(4)特殊地址形式

特殊的IP地址包括:直接广播(directedbroadcasting)地址、受限广播(limitedbroadcasting)地址、“这个网络

上的特定主机”地址和回送地址(loopbackaddress)。

a)直接广播地址

在A类、B类、C类IP地址中,如果主机号是全1(二进制),那么这个主机号为直接广播地址,它是用来使路由器将

一个分组以广播方式发送给特定网络上的所有主机。

在A类、B类、C类IP地址中,如果主机号是全1(二进制),那么这个主机号为直接广播地址,它是用来使路由器将

一个分组以广播方式发送给特定网络上的所有主机。例如,主机要以广播方式发送一个分组给特定网络(网络地址为

201.161.20.0)上的所有主机,那么需要使用直接广播地址,这个直接广播地址为201.161.20.255。

b)受限广播地址

2位全为1的广播地址(255.255.255.255)为受限广播地址,用来将一个分组以广播方式发送给本网络中的所有

主机。路由器则阻挡该分组通过,将其广播功能限制在本网内部。

c)“这个网络上的特定主机地址”

当一个主机或一个路由器向本网络的某个特定的主机发送一个分组,那么它就需要使用“这个网络上的特定主

机”地址。“这个网络上的特定主机”的网络号位全0(二进制),主机号为确定的值。这样的分组被限定在本网内部,由主

机号对应的主机接收。例如,主机要向本网络中的某个主机(IP地址为201.161.20.18)发送一个分组,那么需要使

用“这个网络上是特定主机地址”,这个地址为0.0.0.18。

d)回送地址

A类地址中的127.0.0.0是回送地址,它是一个保留地址。回送地址是用于网络软件测试和本地进程间通信。

TCP/IP协议规定:含网络号为127的分组不能出现在如何网络上;主机和路由器不能为该地址广播任何寻址信

息。“Ping”应用程序可以发送一个将回送地址作为目的地址的分组,以测试IP软件是否接收或发送一个分组。一个客

户进程可以使用回送地址来发送一个分组给本机的另一个进程,用来测试本地进程之间的通信情况。

三,划分子网的三级网络结构

(1)子网的基本概

标准分类的IP地址存在着两个主要的问题:IP地址的有效利用率问题和路由器的工作效率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

题,人们提出了子网(subnet)的概念。RFC940对子网的概念和划分子网的标准做出了说明。

提出子网概念的基本思路是:允许将网络划分成多个部分供内部使用,但是对于外部网络,仍然像一个网络一样。

子网的划分有利于优化网络性能,改善网络管理。

(2)划分子网的地址结构

IP地址是层次型结构的,它的长度是32位。标准的A类、B类、C类IP地址是包括网络号(netID)与主机号

(hostID)的两层层次结构。划分子网技术的要点是:

a)三级层次是IP地址:netID——subnetID——hostID;

b)同一个子网中所有主机必须使用相同的子网号subnetID

c)子网的概念可以应用于A类、B类、C类中任意一类的IP地址中;

d)子网之间的距离必须很近;

e)分配子网是一个组织和单位内部的事,它既不要向ICANN申请,也不需要改变任何外部

的数据库;

f)在Internet的文献中,一个子网也称为一个IP网络或一个网络。

a)三级层次是IP地址:netID——subnetID——hostID;

b)同一个子网中所有主机必须使用相同的子网号subnetID

c)子网的概念可以应用于A类、B类、C类中任意一类的IP地址中;

d)子网之间的距离必须很近;

e)分配子网是一个组织和单位内部的事,它既不要向ICANN申请,也不需要改变任何外部

的数据库;

f)在Internet的文献中,一个子网也称为一个IP网络或一个网络。

(3)子网掩码的概念

当三级层次的IP地址提出后,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如何从一个IP地址中提取出子网号。

人们提出了子网掩码或掩码的概念。子网掩码有时叫做子网屏蔽码。掩码的概念同样适用于没有进行子网划分的

A类、B类、C类地址。

A类,B类和C类地址掩码:

如果心胸不似海,又怎能有海一样的事业。

IP地址的规划和设计方法(一)

相关文章:

你感兴趣的文章: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