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内核设计与实现》读书笔记(五)

主要内容:

1. 什么是系统调用

简单来说,系统调用就是用户程序和硬件设备之间的桥梁。

用户程序在需要的时候,通过系统调用来使用硬件设备。

系统调用的存在,有以下重要的意义:

1)用户程序通过系统调用来使用硬件,而不用关心具体的硬件设备,这样大大简化了用户程序的开发。

比如:用户程序通过write()系统调用就可以将数据写入文件,而不必关心文件是在磁盘上还是软盘上,或者其他存储上。

2)系统调用使得用户程序有更好的可移植性。

只要操作系统提供的系统调用接口相同,用户程序就可在不用修改的情况下,从一个系统迁移到另一个操作系统。

3)系统调用使得内核能更好的管理用户程序,增强了系统的稳定性。

因为系统调用是内核实现的,内核通过系统调用来控制开放什么功能及什么权限给用户程序。

这样可以避免用户程序不正确的使用硬件设备,从而破坏了其他程序。

4)系统调用有效的分离了用户程序和内核的开发。

用户程序只需关心系统调用API,通过这些API来开发自己的应用,不用关心API的具体实现。

内核则只要关心系统调用API的实现,,而不必管它们是被如何调用的。

用户程序,系统调用,内核,硬件设备的调用关系如下图:

2. Linux上的系统调用实现原理

要想实现系统调用,主要实现以下几个方面:

下面看看Linux是如何实现上面3个功能的。

2.1 通知内核调用一个哪个系统调用

每个系统调用都有一个系统调用号,系统调用发生时,内核就是根据传入的系统调用号来知道是哪个系统调用的。

在x86架构中,用户空间将系统调用号是放在eax中的,系统调用处理程序通过eax取得系统调用号。

系统调用号定义在内核代码:arch/alpha/include/asm/unistd.h 中,可以看出linux的系统调用不是很多。

2.2 用户程序把系统调用的参数传递给内核

系统调用的参数也是通过寄存器传给内核的,在x86系统上,系统调用的前5个参数放在ebx,ecx,edx,esi和edi中,如果参数多的话,还需要用个单独的寄存器存放指向所有参数在用户空间地址的指针。

一般的系统调用都是通过C库(最常用的是glibc库)来访问的,Linux内核提供一个从用户程序直接访问系统调用的方法。

参见内核代码:arch/cris/include/arch-v10/arch/unistd.h

里面定义了6个宏,分别可以调用参数个数为0~6的系统调用

_syscall0(type,name)_syscall1(type,name,type1,arg1)_syscall2(type,name,type1,arg1,type2,arg2)_syscall3(type,name,type1,arg1,type2,arg2,type3,arg3)_syscall4(type,name,type1,arg1,type2,arg2,type3,arg3,type4,arg4)_syscall5(type,name,type1,arg1,type2,arg2,type3,arg3,type4,arg4,type5,arg5)_syscall6(type,name,type1,arg1,type2,arg2,type3,arg3,type4,arg4,type5,arg5,type6,arg6)

超过6个参数的系统调用很罕见,所以这里只定义了6个。

2.3 用户程序获取内核返回的系统调用返回值

获取系统调用的返回值也是通过寄存器,在x86系统上,返回值放在eax中。

3. 一个简单的系统调用的实现

了解了Linux上系统调用的原理,下面就可以自己来实现一个简单的系统调用。

3.1 环境准备

为了不破坏现有系统,我是用虚拟机来实验的。

主机:fedora16 x86_64系统 + kvm(一种虚拟技术,就像virtualbox,vmware等)

虚拟机: 也是安装fedora16 x86_64系统(通过virt-manager很容易安装一个系统)

下载内核源码: 下载最新的就行

3.2 修改内核源码中的相应文件

主要修改以下文件:

arch/x86/ia32/ia32entry.Sarch/x86/include/asm/unistd_32.harch/x86/include/asm/unistd_64.harch/x86/kernel/syscall_table_32.Sinclude/asm-generic/unistd.hinclude/linux/syscalls.hkernel/sys.c

我在sys.c中追加了2个函数:sys_foo和sys_bar

如果是在x86_64的内核中增加一个系统调用,只需修改 arch/x86/include/asm/unistd_64.h,比如sys_bar。

修改内容参见下面的diff文件:

diff -r new/arch/x86/ia32/ia32entry.S old/arch/x86/ia32/ia32entry.S855d854<.quad sys_foodiff -r new/arch/x86/include/asm/unistd_32.h old/arch/x86/include/asm/unistd_32.h357d356< #define __NR_foo 349361c360< #define NR_syscalls 350—> #define NR_syscalls 349diff -r new/arch/x86/include/asm/unistd_64.h old/arch/x86/include/asm/unistd_64.h689,692d688< #define __NR_foo312< __SYSCALL(__NR_foo, sys_foo)< #define __NR_bar313< __SYSCALL(__NR_bar, sys_bar)diff -r new/arch/x86/kernel/syscall_table_32.S old/arch/x86/kernel/syscall_table_32.S351d350<.long sys_foodiff -r new/include/asm-generic/unistd.h old/include/asm-generic/unistd.h694,695d693< #define __NR_foo 272< __SYSCALL(__NR_foo, sys_foo)698c696< #define __NR_syscalls 273—> #define __NR_syscalls 272diff -r new/kernel/sys.c old/kernel/sys.c1920,1928d1919< < asmlinkage long sys_foo(void)< {<return 1112223334444555;< }< asmlinkage long sys_bar(void)< {<return 1234567890;< }

3.3 编译内核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Linux内核设计与实现》读书笔记(五)

相关文章:

你感兴趣的文章: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