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晶晶 廊坊师范学院信息技术提高班 十二期

洋洋洒洒50集,软工视频终于看完了,可是看过去没什么感觉,在画导图的时候,看着之前的笔记,修修改改,也算是对视频又简单的复习了一下。下面看一下整体的总结。

整本书的内容逻辑很清晰明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首先我就大概描述下我们所学的内容,第一章是从整体分析软件工程这门学科的发展和所处的社会环境,接着后面的几章深入分析了软件开放过程和模式、软件项目管理、计算机工程、需求分析、结构化分析建模以及基于UML面向对象分析建模等。下面详细说明其中的几点:软件开发流程: 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安装–维护软件生存期包括:

软件过程模型:过程模型总分为五大类:1.惯例过程模型。2.瀑布模型(又叫作生命周期模型)。 它有时也称为传统生存周期模型或瀑布模型。它提出了软件开发的系统化的、顺序的方法。其流程从系统开始,随后是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支持。这种模型是最早也是应用最广泛的软件过程模型(虽然这种模型会引起"堵赛状态")。缺点:a、实际的项目大部分情况难以按照该模型给出的顺序进行,而且这种模型的迭代是间接的,这很容易由微小的变化而造成大的混乱。b、 经常情况下客户难以表达真正的需求,而这种模型却要求如此,这种模型是不欢迎具有二义性问题存在的。c、 客户要等到开发周期的晚期才能看到程序运行的测试版本,而在这时发现大的错误时,可能引起客户的惊慌,而后果也可能是灾难性的。d、采用这种线性模型,会经常在过程的开始和结束时碰到等待其他成员完成其所依赖的任务才能进行下去,有可能花在等待的时间比开发的时间要长。我们称之为"堵赛状态"。优点:a、它提供了一个模板,这个模板使得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支持的方法可以在该摸板下有一个共同的指导。b、虽然有不少缺陷但比在软件开发中随意的状态要好得多。

3.增量过程模型: 包括增量模型、RAD模型。4.演化过程模型:螺旋模型 这是一个演化软件过程模型,它将原型实现的迭代特征和线性顺序模型中控制的和系统化的方面结合起来。使得软件的增量版本的快速开发成为可能。在螺旋模型中,,软件开发是一系列的增量发布。在每一个迭代中,被开发系统的更加完善的版本逐步产生。螺旋模型被划分为若干框架活动,也称为任务区域。典型地,有3到6个任务区域:

a、客户交流:建立开发者和客户之间有效通信所需要的任务。b、计划:定义资源、进度、及其它相关项目信息所需要的任务。c、风险分析:评估技术的及管理的风险所需要的任务。d、工程:建立应用的一个或多个表示说需要的任务。e、构造及发布:构造、测试、安装和提供用户支持所需要的任务。f、客户评估:基于对在工程阶段产生的或在安装阶段实现的软件表示的评估,获得客户反馈所需要的任务。这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模型,它的功效还需要经历若干年的使用方能确定下来。缺点:a、需要相当的风险分析评估的专门技术,且成功依赖于这种技术。b、很明显一个大的没有被发现的风险问题,将会导致问题的发生,可能导致演化的方法失去控制。c、这种模型相对比较新,应用不广泛,其功效需要进一步的验证。优点:1、对于大型系统及软件的开发,这种模型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开发者和客户能够较好地对待和理解每一个演化级别上的风险。 螺旋模型提出了强调客户交流的一个框架活动。该活动的目标是从客户处诱导项目需求。在理想情况下,开发者简单地询问客户需要什么,而客户提供足够的细节进行下去。不幸的是这种情形很少发生。在现实中,客户和开发者进入一个谈判过程,客户被要求在成本和应市之间的约束下平衡功能、性能、和其它产品或系统特征。最好的谈判追求"双赢"结果,也就是说通过谈判客户获得大部份系统的功能,而开发者则获得现实的和可达到的预算和时限。对客户的交流定义了下面的活动:1、系统或子系统的关键"风险承担者"的标识。2、风险承担者的"赢条件"的确定。3、风险承担者的赢条件谈判,以将它们协调为一组满足各方考虑的双赢条件。缺点: 需要额外的谈判技巧。优点:客户和开发者达到一种平衡。【总结】 软工的学习是一个转变,由以前的只是对应代码去编写程度到现在的初步了解了开发一个软件的流程,这个材料的学习也初步的了解了文档,通过这个阶段学习,知道了软件开发过程中不是盲目的开发软件,应该对用户,对软件进行分析设计。在软件开发成熟期时,对于用户应该有用户说明文档,操纵手册。让使用者更好的应用软件,提高软件的用户体验度。整个过程中,开发人员每一个开发过程都经过了严格的审核。每一个开发过程都必须有文档说明。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未经博主允许不得转载。

分明是比谁记的都清楚,比谁都更加在意,

郭晶晶 廊坊师范学院信息技术提高班 十二期

相关文章:

你感兴趣的文章: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