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hrtimer分析–未配置高精度模式

本文分析了Linux2.6.29中hrtimer的实现。

Linux2.6中实现了一种新的定时器hrtimer。与传统定时器使用时间轮算法不同,hrtimer使用了红黑树算法。hrtimer本身可以配置成高精度和普通精度两种,在单CPU系统和多CPU系统中的实现也有区别。这里先分析最简单的配置成普通精度、单CPU的情况。配置成高精度的情况见后续文章。

1. 时钟源的定义

为了实现hrtimer,Linux为系统中每一个CPU定义了一个hrtimer_cpu_base,这个结构体的定义如下:

在hrtimer.c中,有为每个CPU具体定义hrtimer_cpu_base的代码:

1.1 时钟源类型

可以看出,每个CPU都必须定义两个时钟源:REALTIME和MONOTONIC。REALTIME代表实时时钟,,MONOTONIC代表单调递增时钟。两者的区别在于,当用户更改系统时间时,REALTIME时钟会收到影响,但MONOTONIC不受影响。这可以从它们两个的get_time函数指针看出来,REALTIME时钟指向的是ktime_get_real,MONOTONIC指向的是ktime_get。

时钟源的结构体定义为struct hrtimer_clock_base,其中有两个域struct rb_node *first和struct rb_root active,这两个域维护了hrtimer的红黑树。也就是说,每一个hrtimer_clock_base都维护了自己的一个红黑树。

hrtimer在初始化时,都需要加入到某一个时钟源的红黑树中,这个时钟源要么是REALTIME,要么是MONOTONIC,这个关联通过struct hrtimer的base域实现。

不要等待机会,而要创造机会。

Linux hrtimer分析–未配置高精度模式

相关文章:

你感兴趣的文章: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