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内核启动过程分析

1、Linux内核启动协议 阅读文档\linux-2.6.35\Documentation\x86\boot.txt 传统支持Image和zImage内核的启动装载内存布局(2.4以前的内核装载就是这样的布局): | |0A0000 +————————+ | Reserved for BIOS | Do not use. Reserved for BIOS EBDA.09A000 +————————+ | Command line | | Stack/heap | For use by the kernel real-mode code.098000 +————————+ | Kernel setup | The kernel real-mode code.090200 +————————+ | Kernel boot sector | The kernel legacy boot sector.090000 +————————+ | Protected-mode kernel | The bulk of the kernel image.010000 +————————+ | Boot loader | <- Boot sector entry point 0000:7C00001000 +————————+ | Reserved for MBR/BIOS |000800 +————————+ | Typically used by MBR |000600 +————————+ | BIOS use only |000000 +————————+ 当使用bzImage时,保护模式的内核会被重定位到0x1000000(高端内存),内核实模式的代码(boot sector,setup和stack/heap)会被编译成可重定位到0x100000与低端内存底端之间的任何地址处。不幸的是,在2.00和2.01版的引导协议中,0x90000+的内存区域仍然被使用在内核的内部。2.02版的引导协议解决了这个问题。boot loader应该使BIOS的12h中断调用来检查低端内存中还有多少内存可用。 人们都希望“内存上限”,即boot loader触及的低端内存最高处的指针,尽可能地低,因为一些新的BIOS开始分配一些相当大的内存,所谓的扩展BIOS数据域,几乎快接近低端内存的最高处了。 不幸的是,如果BIOS 12h中断报告说内存的数量太小了,则boot loader除了报告一个错误给用户外,什么也不会做。因此,boot loader应该被设计成占用尽可能少的低端内存。对zImage和以前的bzImage,这要求数据能被写到x090000段,boot loader应该确保不会使用0x9A000指针以上的内存;很多BIOS在这个指针以上会终止。 对一个引导协议>=2.02的现代bzImage内核,其内存布局使用以下格式: | Protected-mode kernel |100000 +————————+ | I/O memory hole |0A0000 +————————+ | Reserved for BIOS | Leave as much as possible unused ~ ~ | Command line | (Can also be below the X+10000 mark)X+10000 +————————+ | Stack/heap | For use by the kernel real-mode code.X+08000 +————————+ | Kernel setup | The kernel real-mode code. | Kernel boot sector | The kernel legacy boot sector.X +————————+ | Boot loader | <- Boot sector entry point 0000:7C00001000 +————————+ | Reserved for MBR/BIOS |000800 +————————+ | Typically used by MBR |000600 +————————+ | BIOS use only |000000 +————————+ 这里程序段地址是由grub的大小来决定的。地址X应该在bootloader所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地低。 2、BIOS POST过程 传统意义上,由于CPU加电之后,CPU只能访问ROM或者RAM里的数据,而这个时候是没有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所以需要有一段程序能够完成加载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介质(比如硬盘)上的操作系统到RAM中的功能。这段程序存储在ROM里,BIOS就是这类程序中的一种。对于BIOS,主要由两家制造商制造,驻留在主板的ROM里。有了BIOS,硬件制造商可以只需要关注硬件而不需要关注软件。BIOS的服务程序,是通过调用中断服务程序来实现的。BIOS加载bootloader程序,Bootloader也可以通过BIOS提供的中断,向BIOS获取系统的信息。整个过程如下: (1)电源启动时钟发生器并在总线上产生一个#POWERGOOD的中断。 (2)产生CPU的RESET中断(此时CPU处于8086工作模式)。 (3)进入BIOS POST代码处:%ds=%es=%fs=%gs=%ss=0,%cs=0xFFFF0000,%eip = 0x0000FFF0 (ROM BIOS POST code,指令指针eip,数据段寄存器ds,代码段寄存器cs)。 (4)在中断无效状态下执行所有POST检查。 (5)在地址0初始化中断向量表IVT。 (6)0x19中断:以启动设备号为参数调用BIOS启动装载程序。这个程序从启动设备(硬盘)的0扇面1扇区读取数据到内存物理地址0x7C00处开始装载。这个0扇面1扇区称为Boot sector(引导扇区),共512字节,也称为MBR。 就是说,CPU 在 BIOS 的入口(CS:IP=FFFF:0000)处执行BIOS的汇编程序,BIOS程序功能有系统硬件的检测,提供中断访问接口以访问硬件。而后被BIOS程序通过中断0x19调用磁盘MBR上的bootloader程序,将bootloader程序加载到ox7c00处,而后跳转到0x7c00,这样,位于 0x7c00处的bootloader程序,就可以执行了。 从BIOS执行MBR中的bootloader程序开始,就是linux的代码在做的事情了。 3、Bootloader过程 bootloader程序是为计算机加载(load)计算机操作系统的。boot(引导)是bootstrap的简写,bootstrap是引导指令的意思。bootloader程序通常位于硬盘上,被BIOS调用,用于加载内核。在PC机上常见的bootloader主要有grub、lilo、syslinux等。 GRUB(GRand Unified Bootloader)是当前linux诸多发行版本默认的引导程序。嵌入式系统上,最常见的bootloader是U-BOOT。这样的bootloader一般位于MBR的最前部。在linux系统中,bootloader也可以写入文件系统所在分区中。比如,grub程序就非常强大。Gurb运行后,将初始化设置内核运行所需的环境。然后加载内核镜像。 grub磁盘引导全过程: (1)stage1: grub读取磁盘第一个512字节(硬盘的0道0面1扇区,被称为MBR(主引导记录),也称为bootsect)。MBR由一部分bootloader的引导代码、分区表和魔数三部分组成。 (2)stage1_5: 识别各种不同的文件系统格式。这使得grub识别到文件系统。 (3)stage2: 加载系统引导菜单(/boot/grub/menu.lst或grub.lst),加载内核vmlinuz和RAM磁盘initrd。 4、内核启动过程 内核映像文件vmlinuz:包含有linux内核的静态链接的可执行文件,传统上,vmlinux被称为可引导的内核镜像。vmlinuz是vmlinux的压缩文件。其构成如下: (1)第一个512字节(以前是在arch/i386/boot/bootsect.S); (2)第二个,一段代码,若干个不多于512字节的段(以前是在arch/i386/boot/setup.S); (3)保护模式下的内核代码(在arch/x86/boot/main.c)。 bzImage文件:使用make bzImage命令编译内核源代码,可以得到采用zlib算法压缩的zImage文件,即big zImage文件。老的zImage解压缩内核到低端内存,bzImage则解压缩内核到高端内存(1M(0x100000)以上),在保护模式下执行。bzImage文件一般包含有vmlinuz、bootsect.o、setup.o、解压缩程序misc.o、以及其他一些相关文件(如piggy.o)。注意,在Linux 2.6内核中,bootsect.S和setup.S被整合为header.S。 initramfs(或initrd)文件:initrd是initialized ram disk的意思。主要用于加载硬件驱动模块,辅助内核的启动,挂载真正的根文件系统。

例如,我电脑上的grub启动项如下(在/boot/grub/grub.lst中):

不要再以任何人说你,因为你不是为任何人而活,你只为自己而活,

Linux内核启动过程分析

相关文章:

你感兴趣的文章: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