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slate 免费谷歌翻译

起因使用原理优化设计开源

起因

机器翻译虽然质量差,但胜在省时省力。网上常见的翻译系统中,谷歌的质量算好的。谷歌翻译不但提供在线界面,还开放了 API 让程序直接调用翻译。美中不足的是从 2012 年开始谷歌翻译 API 收费了。可这难不倒聪明的程序员,只要谷歌网站上的翻译是免费使用的,你总是可以写个爬虫自动从网站抓取翻译结果。我花了点功夫写了个爬虫,又把爬虫封装成了简单高效的 Python 库来免费使用谷歌翻译,这就是 Goslate (Google Translate) 。

使用

Goslate 支持 Python2.6 以上版本,包括 Python3!你可以通过 pipeasy_install 安装

$ pip install goslate

Goslate 目前只包含单个 python 文件,你也可以直接下载最新版本的 goslate.py 。使用很简单,下面是英译德的例子

>>> import goslate>>> gs = goslate.Goslate()>>> print gs.translate('hello world', 'de')hallo welt

goslate.py 不仅是一个 python 模块,它还是个命令行工具,你可以直接使用

通过标准输入英译汉输出到屏幕

$ echo "hello world" | goslate.py -t zh-CN

翻译两个文件,将结果用 UTF-8 编码保存到 out.txt

$ goslate.py -t zh-CN -o utf-8 src/1.txt "src 2.txt" > out.txt

更多高级用法参看文档。

原理

要使用谷歌翻译官方 API 需要先付费获得 Key。如果 Key 非法,谷歌 API 就会返回错误禁止使用。那么 Goslate 怎么绕过 Key 的验证呢,难道走了后门?恰恰相反,Goslate 光明正大地走前门,也就是直接抓取谷歌翻译网站的结果。

我们用浏览器去谷歌翻译 hello world,抓包发现,浏览器访问了这个 URL:

http://translate.google.com/translate_a/t?client=t&hl=en&sl=en&tl=zh-CN&ie=UTF-8&oe=UTF-8&multires=1&prev=conf&psl=en&ptl=en&otf=1&it=sel.2016&ssel=0&tsel=0&prev=enter&oc=3&ssel=0&tsel=0&sc=1&text=hello%20world

很容易看出源文本是作为 text 参数直接编码在 URL 中的。而相应的 tl 参数表示 translate language,这里是 zh-CN (简体中文)。

谷歌翻译返回:

{"sentences":[{"trans":"世界,你好!","orig":"hello world!","translit":"Shìjiè, nǐ hǎo!","src_translit":""},{"trans":"认识你很高兴。","orig":"nice to meet you.","translit":"Rènshi nǐ hěn gāoxìng.","src_translit":""}],"src":"en","server_time":48}

格式类似 JSON,但不标准。其中不但有翻译结果,还包含汉语拼音和源文本的语言等附加信息,猜测这些可能是为了客户端的某些特殊功能。

这个过程很简单,我们的爬虫逻辑是

    先把源文本和目标语言组成类似上面的 URL再用 python 的 urllib2 去到谷歌翻译站点上 HTTP GET 结果拿到返回数据后再把翻译结果单独抽取出来

有一点要注意,谷歌很不喜欢 python 爬虫:) 它会禁掉所有 User-AgentPython-urllib/2.7 的 HTTP 请求。我们要伪装成浏览器 User-Agent: Mozilla/4.0 来让谷歌放心。另外还有一个小窍门,URL 中可将参数 clientt 改成其它值,返回的就是标准 JSON 格式,方便解析结果。

优化

爬虫虽然工作正常,但有两个问题:

短:受限于 URL 长度,只能翻译不超过 2000 字节的短文本。长文本需要手工分隔多次翻译慢:每次翻译都要一个 HTTP 网络应答,时间接近 1 秒,开销很大。以 8000 个短句的翻译为例,全部翻完就需要近 2 个小时

短的问题可用自动分拆,多次查询解决:对于长文本,Goslate 会在标点换行等分隔处把文本分拆为若干接近 2000 字节的子文本,再一一查询,最后将翻译结果拼接后返回用户。通过这种方式,Goslate 突破了文本长度的限制。

慢的问题比较难,性能卡在网络延迟上。谷歌官方 API 可以一次传入多个文本进行批量翻译,大大减少了 HTTP 网络应答。Goslate 也支持批量翻译,既然一次查询最大允许 2000 字节的文本,那就尽量用足。用户传入多个文本后 Goslate 会把若干小文本尽量拼接成不超过 2000 字节的大文本,再通过一次 HTTP 请求进行翻译,最后将结果分拆成相应的若干翻译文本返回。

这里可以看到,批量查询和长文本支持正好相反,批量查询是要拼接成大块后一次翻译再分拆结果,长文本支持是要拆分后多次翻译再拼接结果。如果批量查询中有某个文本过长,那它本身就要先被拆分,然后再和前后的小文本合并。看起来逻辑有些复杂,但其实只要功能合理分层实现就好了:

    最底层的 Goslate._basic_translate() 具体负责通过 HTTP 请求翻译单个文本,不支持长文本分拆Goslate._translate_single_text()_basic_translate() 基础上通过自动分拆多次查询支持长文本最后外部 API Goslate.translate() 通过拼接后调用 _translate_single_text() 来支持批量翻译

通过三层递进,复杂的拆分拼接逻辑就完美表达出来了。All problems in computer science can be solved by another level of indirection 额外的间接层解决一切,诚不余欺也。

另一个加速方法是利用并发。Goslate 内部用线程池并发多个 HTTP 请求,大大加快查询的速度。这里没有选择重新发明轮子,而是直接用 futures 库提供的线程池。

批量加并发后效果非常明显,8000 个短句的翻译时间从 2 小时缩短到 10 秒钟。速度提升了 700 倍。看来 Goslate 不但免费,还比谷歌官方 API 要高效得多。

设计

能工作,性能高,再进一步的要求就是好用了。这就涉及到 API 设计问题。Goslate API 总的设计原则是简约但不简陋 (Make things as simple as possible, but not simpler)

Goslate 功能虽然简单,但魔鬼在细节中。比如出入参数的字符编码,proxy 设定,超时处理,并发线程数等该怎么合理组织规划?按设计原则,我们把灵活性分为三大类,Goslate 区别对待:

必需的灵活,比如待翻译的源文本,目标语言等。这些是基本功能,将做为 API 的入参高级场景下才需要的灵活,比如 proxy 地址,出错后重试的次数,并发线程数等。通常用户不会关心,但特殊场景下又希望能控制。Goslate 用参数默认值解决这个两难问题。为了进一步简化和性能考虑,这类灵活性都放在了 Goslate 对象的构造中 Goslate.__init__() 一次性设定无意义的灵活,例如文本的编码等。对这种灵活性要敢于说不,过度设计只会增加不必要的复杂度。Goslate 的入参只支持 Unicode 字串或 UTF-8 编码的字节流,返回值一律是 Unicode 字符串,需要什么编码自己转去。为什么说这些灵活性毫无意义?因为用户本来就有更自然的方式实现同样的功能。拒绝无意义的灵活反而能让用户达到真正的灵活

设计上还有其它考虑点:

消灭全局状态,所有状态都在 Goslate 对象中。如果想的话,urllib2 提供的 HTTP opener 甚至线程池你都可以替换定制。应用依赖注入原则,所有的灵活性设置都本着最少知道原则 (Law of Demeter) 依赖于直接的外部功能接口。例如,proxy 地址不直接通过参数传入 Goslate,而是需要构造一个支持 proxy 的 urllib2.opener 传给 Goslate 的构造函数。这么做的直接好处是参数少了。更本质的好处是解耦。内部实现依赖的是 opener 的接口,而不是具体的 opener 实现,更加不是 proxy 的配置。你可以配一个支持 proxy 的 opener 来实现 proxy 转发访问,也可以配一个支持用户认证的 opener 来应对复杂的网络环境。极端情况下,甚至可以自己从头定制一个 opener 实现来完成特殊的需求批量查询的入参出参使用 generator 而不是 list。这样就可以按照 pipeline 的方式组织代码:批量翻译的源文本序列可以是 generator,翻译一条就可以通过返回的 generator 实时拿到一个结果进行后面的处理,不用等着全部批量操作完成,增加了整个流程的效率。额外提供了命令行界面,简单的翻译任务可以直接用命令行完成。命令行参数的设计也遵照 Unix 设计哲学:从标准输入读取源文本,输出到标准输出。方便与其它工具集成使用

开源

如果只是自己使用,API 完全不用考虑的这么周全。之所以精雕细琢,目标就是开源!Python 社区对开源支持的非常好,开源库只要按照一定的规范去操作就好了:

    选版权:挑了半天,选择了自由的 MIT代码管理: Goslate 托管在 Bitbucket 上,虽然名气没有 Github 响,但胜在可以用我喜欢的 hg单元测试: 自动化单元测试很有必要,既是对用户负责,也让自己能放手做优化。Python 标准的 unittest 框架很好用。同时 Goslate 也在 docstring 中加入了 doctest文档: 使用 Python 社区标准的文档工具 sphinx 生成,它可以自动从代码中抽取信息生成文档。文档生成好了后还可以免费上传到 pythonhosted 托管部署: 按规矩在 setup.py 中写好元信息,将代码打包上传到 pypi 就成了 (这里有详细步骤) 。这样全世界的用户就可以用 pipeasy_install 安装使用了。为了让受众更广,Goslate 还花了点力气同时支持 python2,python3宣传: 酒香也怕巷深,何况我这个小小的开源库呢。这也是本文的初衷

回过头看,Goslate 代码共 700 行,其中只有 300 行是实际功能代码,剩下的 400 行包括 150 行的文档注释和 250 行的单元测试。库虽小,但每样都要做好的话工作量比预想的要大很多,算起来写功能代码的时间远没有做开源周边辅助工作的时间长。

天下事必做于细,信哉!

Goslate 免费谷歌翻译

相关文章:

你感兴趣的文章: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