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硅电路工作原理与接线

 

        从图上得知:这是可同时触发2个可控硅的触发板。图中有一脉冲变压器,其次级有2组线圈,分别接图中的G1、K1和G2、K2接点。

       对于交流可控整流输出电路或交流调压电路,其主回路都含有2只可控硅器件作为正负半周的可控整流器件,由于这二个可控硅的阴极不为同电位,故需用2路独立的触发信号,来分别触发这2只可控硅。图中的G1、K1与G2、K2即为2路独立的触发信号的引线端。其与可控硅连线为:G1与K1接第一个可控硅的栅极与阴极,G2与K2接第二个可控硅的栅极与阴极,请见下图的可控硅与触发板的连线:该图为可控硅交流调压电路,主回路有2只反并联可控硅组成,其D1管的栅极接触发板的G1引线端,D1管的阴极接触发板的K1引线端,D2管的栅极接触发板的G2引线端,D2管的阴极接触发板的K2引线端,D1与D2这二个可控硅是分别工作电压的正负半周:

      正半周(即UA>UB)时,可控硅D1的阳极电位高于其阴极,故G1端输入正脉冲触发时,可控硅D1由截止变导通。而可控硅D2此时阳极电位低于其阴极,故G2端虽然也同时输入触发正脉冲,可控硅却不会被触发而导通。

      负半周时,可控硅D2阳极电位高于其阴极,故G2输入正脉冲触发时,D2可控硅由截止变导通。而可控硅D1此时阳极电位低于其阴极,故G1虽然也同时输入触发正脉冲,但D1可控硅却不会被触发而导通。

     下面出一个可控硅交流调压电路,表示与触发板连接图:

 

       交流调压电路工作原理:在交流正半周时,其UA >UB,及此时D1管的阳极电位高于阴极,而D2管的阳极电位低于阴极,故当触发板发出触发脉冲时,虽然G1与G2同时产生正脉冲,只有D1管被触发而导通,G2管仍截至(见右侧的G1正半周负载波形)。在交流负半周时,其UA <UB,及此时D1管的阳极电位低于阴极,而D2管的阳极电位高于阴极,故当触发板发出触发脉冲时,虽然G1与G2同时产生正脉冲,只有D2管被触发而导通,G1管仍截至(见右侧的G2正半周负载波形)。而负载电阻的波形为上述正负波形之和(即右侧图最低下图)。如触发脉冲的相位后移,会使正负半周的整流波形变小,即R的电压变小,即改变触发脉冲的触发角,可达到改变输出交流电压的作用。

,

 

        从图上得知:这是可同时触发2个可控硅的触发板。图中有一脉冲变压器,其次级有2组线圈,分别接图中的G1、K1和G2、K2接点。

       对于交流可控整流输出电路或交流调压电路,其主回路都含有2只可控硅器件作为正负半周的可控整流器件,由于这二个可控硅的阴极不为同电位,故需用2路独立的触发信号,来分别触发这2只可控硅。图中的G1、K1与G2、K2即为2路独立的触发信号的引线端。其与可控硅连线为:G1与K1接第一个可控硅的栅极与阴极,G2与K2接第二个可控硅的栅极与阴极,请见下图的可控硅与触发板的连线:该图为可控硅交流调压电路,主回路有2只反并联可控硅组成,其D1管的栅极接触发板的G1引线端,D1管的阴极接触发板的K1引线端,D2管的栅极接触发板的G2引线端,D2管的阴极接触发板的K2引线端,D1与D2这二个可控硅是分别工作电压的正负半周:

      正半周(即UA>UB)时,可控硅D1的阳极电位高于其阴极,故G1端输入正脉冲触发时,可控硅D1由截止变导通。而可控硅D2此时阳极电位低于其阴极,故G2端虽然也同时输入触发正脉冲,可控硅却不会被触发而导通。

      负半周时,可控硅D2阳极电位高于其阴极,故G2输入正脉冲触发时,D2可控硅由截止变导通。而可控硅D1此时阳极电位低于其阴极,故G1虽然也同时输入触发正脉冲,但D1可控硅却不会被触发而导通。

     下面出一个可控硅交流调压电路,表示与触发板连接图:

 

       交流调压电路工作原理:在交流正半周时,其UA >UB,及此时D1管的阳极电位高于阴极,而D2管的阳极电位低于阴极,故当触发板发出触发脉冲时,虽然G1与G2同时产生正脉冲,只有D1管被触发而导通,G2管仍截至(见右侧的G1正半周负载波形)。在交流负半周时,其UA <UB,及此时D1管的阳极电位低于阴极,而D2管的阳极电位高于阴极,故当触发板发出触发脉冲时,虽然G1与G2同时产生正脉冲,只有D2管被触发而导通,G1管仍截至(见右侧的G2正半周负载波形)。而负载电阻的波形为上述正负波形之和(即右侧图最低下图)。如触发脉冲的相位后移,会使正负半周的整流波形变小,即R的电压变小,即改变触发脉冲的触发角,可达到改变输出交流电压的作用。

可控硅电路工作原理与接线

相关文章:

你感兴趣的文章: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