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还需要论坛吗

写这篇文章的时,看了一下“论坛”的百度百科词条,笔者一个人是绝对不可能写那么多的,不过还是想来谈谈论坛,一来自己曾经从事过论坛相关的工作,二来笔者接下来的工作也有可能和论坛有关系,论坛在很多人眼里已经成为了一个传播与营销的必备场所,一些企业网站在涉及到推广营销的时候,总是会想到论坛,要不是自己建个论坛,要不是做论坛推广。可是今非昔比,这个年代做这些事情,大多数情况下不是思维定势就是根本没有用心去在乎推广与营销。

回顾论坛

百度百科对论坛的发展有很好的总结,论坛的出现首先是因为技术的限制,几十年以前网速没这快这么方便,为了信息交流某个人想出了论坛。国人的网络普及是随着QQ这样的即时聊天工具而铺开的,但是要深入去了解互联网,还是得去一些专业的论坛注册一个账号,然后认识一堆朋友,在交流中不断成长为大牛,这才是互联网的意义吗!

早年,特别是在中国,很多优秀的网站也都是从这样一些不起眼的小论坛不断发展壮大的,大的有新浪,专业的有游戏中的电玩巴士、文学有榕树下,即便现在,论坛仍然是很多网站非常重要的部分,很多网站直接以论坛为主要部分,比如天涯,比如猫扑。

论坛的爆发

论坛得到人们认可,更多是因为他的资历,论坛的爆发也是各种原因综合引起的。

现在也是这样的,无论是论坛、博客、微博,有价值的内容才能让更多的网民有阅读和参与的冲动。在互联网初期,论坛显然是一种最靠谱的方式,当下很多流行词汇也都是来源于论坛,比如版主、灌水等等,我想月光博主比我更了解,这是文化层面的。

下来是技术层面,其实论坛并不简单,起码一个人做出一个能和Discuz和PHPwind匹敌的东西来说真不容易,早期的论坛必然会有一个技术上的大牛在支撑着论坛的发展。在中国,Discuz和PHPWind的出现给了很多技术上不是很好的人以机会,Discuz的开源更是有着非同凡响的意义。当年cn域名的炒作,空间价格的降低、以及网络监管在当年还没有这么紧张的时候,论坛真犹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交流。论坛是匿名的,如果你在网上被骂得很惨,不用原来的账号,重新弄个马甲就行了。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也都需要这种交流的方式。由于每个人的差异,每个人环境的不同,那种想突破地域的限制,寻找志同道合朋友的想法一定出现在很多人的脑海中。这是论坛满足人们需求的意义。

上面的原因都还是主因,引发论坛发展的则是因为论坛的推广和营销的效果,在很早的时候,论坛营销的确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然后呢,论坛被很多人盯上了。

随着发展,论坛也逐步暴露了自己的种种弊端,特别是在访问量和内容都特别多的情况下,如何甄别信息的价值,如果表达个人思想,如果左右论坛的主题都为影响了论坛后来的发展。

论坛的退烧

博客出现时,论坛退烧的情况非常明显。这种论调可能更多的还是博客服务供应商发出的。论坛代表了一群人的声音,博客则代表了一个人的声音。对比起来博客其实比论坛更能获得人的需求,你可以离开群体,但你永远离不开你自己的个体。博客现在也成了很多人必备的服务,很多公司、组织、企业也都相继开博。记得前一段时间世界人口重新排名,QQ空间的排名都已经位列前十。

博客后面就是SNS。如果当初博客的服务加上实名认证和关系网络,然后再加上更多对个人和分享提供的功能,也就是SNS吗,但是当初没有意识到人们交友的需求,让Facebook、人人、开心一夜爆红。到了微博时代,论坛退烧越发严重,很多新生代的网民可能都从来没有去过一个论坛,甚至可能都不知道论坛是什么东西。网络的发达,各种信息资源的便利获取已经让他们可以不再使用论坛这种模式了。

阿里入资PHPWind,Discuz被腾讯收购都预示了这一点,论坛已经不会是互联网的主流,这里不代表任何感情色彩,起码对于Discuz来说,被腾讯收购或许会让自己发展的更好。

不仅是博客、SNS、微博的影响,同行的竞争更影响了论坛的发展,百度贴吧和豆瓣的壮大更加压缩了论坛的发展空间。

对于豆瓣,很多人说他是SNS,在笔者看来,豆瓣更像是强化了社交功能的论坛。这样说吧,如果你的朋友都在开心上,那你可能也就不需要人人了,但是你所喜欢的书籍、电影、音乐不可能跟着你一起去开心,强调主题内容,但又不去限制来自用户的自由内容,正式豆瓣存在的意义,每当我们Google一些书籍、电影、音乐的时候,搜索引擎的结果总是不可避免的出现来自豆瓣的内容。

百度贴吧更多是在技术上给了自建论坛冲击。Discuz开源了,但建设者仍然还要面临空间、域名等一系列问题,所以这还是程序员的菜。百度贴吧和自己网页搜索的集成才是赢得用户的优势,你不用去担心一切技术问题,只要你愿意,百度贴吧就能给你做个论坛出来。

这两年网络监管愈发加强,我们也着实感觉到了很多论坛的陨落。

既有美妙的风景,也会有称不上景只有风的地方。

互联网还需要论坛吗

相关文章:

你感兴趣的文章:

标签云: